触摸烽火岁月的温度
湖理师生共赴历史之约
秋天的第一个故事
勿
忘
国
展开剩余82%耻
怀
先
烈
缅
铭记烽火岁月、传承抗战精神
9月12日,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内,一场以“铭记烽火岁月,传承抗战精神——从个体微光看见民族史诗”为主题的抗战老兵故事分享会在此举行。本次活动由晚八点书友会、明德国学、岳阳市大德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邀请黄威、玲珑、周亚军、采离等嘉宾,带领师生走进老兵的烽火人生,在秋意中开启一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
一、历史的回响:从宏观战役到个体记忆
活动伊始,嘉宾们以“历史是什么”为引,对比宏观史观(如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略地图、长衡会战的兵力部署)与微观史观(老兵徐荣华的个人经历),揭示“宏大历史的背后,是无数个体的热血坚守”。看着屏幕上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史实,现场师生的思绪瞬间穿越到那段烽火岁月。
二、烽火故事:嘉宾讲述的血色过往
紧接着,黄威、玲珑等嘉宾依次将老兵们的“烽火人生”娓娓道来:是游击战士徐荣华的人生轨迹——1927年出生,1944年加入游击队投身长沙会战,历经孟良崮战役,于2016年以89岁高龄谢幕;是参与衡阳保卫战的陈荣华战士的大半辈子——1920年出生,1938年从岳阳入伍,1943年参加衡阳保卫战抗战48天;是更多老兵的“群像记忆”——他们的黑白照片在屏幕上闪过,与远方的烈士墓碑形成呼应,每一张面孔都是一段未被遗忘的历史。
嘉宾们从“个人命运跌宕”讲到“民族记忆凝聚”,让师生们真切感受到:历史从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无数生命的热血书写。
三、师生共鸣:在互动中传承精神
现场师生全程专注聆听,眼神中满是对历史的敬畏与思考。历史与我们真的遥远吗?志愿者是如何帮助老兵们的呢?我们从他们身上传承了什么?
台上的嘉宾发出了深切的感想:“坚韧、担当、乐观、家国情怀、牺牲、守望相助、和平的渴望...这些词汇,不是空洞的口号,是我们在每一位老兵身上真切感受到的温度。”
被触动之后,同学们也在互动环节中踊跃举手提问。随着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嘉宾们引发了全场更深的共鸣,有同学感慨:“原来历史不是课本上的文字,是爷爷辈们真实的青春与担当。”
四、薪火相传:合影中的精神延续
活动最后,全体参与人员合影留念。镜头定格的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青年与历史的对话、精神传承的承诺。“老兵回家故事馆”的记忆长廊仿佛在现场延伸,让抗战精神的温度在湖理校园持续传递。
全体合影,定格精神传承瞬间。
本次活动以“个体故事”的微观视角,让师生触摸到烽火岁月的滚烫印记,深刻理解了抗战精神中“坚韧、担当、家国情怀”的内涵。这场精神洗礼,激发了湖理青年“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使命感。相信这份对历史的敬畏与传承,将在校园中不断延续,成为青春里最厚重的底色。
微信:hnist_lib
微博: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
撰稿:刘颖熙
摄影:余慧
编辑:海林
审发:黄嘉慧
发布于:北京市冠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