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第4集《勇闯新域》中,福建舰的舰载机起降作业全过程首次向外界曝光。画面详细呈现了舰载机从放飞到回收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舰员在调度室操作模型飞机,模拟从斜角甲板到停机位的全过程。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调度员提到“如果放飞流程拖得太久,可能会导致冲突”,这也暴露了福建舰在舰载机回收作业中面临的一些挑战。
在航母执行弹射作业时,任何物体都不能穿越弹射器,因此画面中所展示的福建舰正处于舰载机回收阶段。但令人意外的是,当舰载机着舰时,飞机经过了二号和一号弹射器,意味着福建舰在回收舰载机时,无法进行舰载机的放飞作业,也就没有同时起降的能力。那么,福建舰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设计选择呢?
展开剩余79%对比8万吨级的美国福莱斯特级和小鹰级航母、法国的PANG型航母以及福建舰,这些航母的舰长普遍在310至324米之间。福莱斯特级和小鹰级航母没有面临一号起飞点被挡焰板遮挡升降机的问题,然而PANG型航母和福建舰则面临这一困扰。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福建舰和PANG型航母采用的弹射器长度过长。
具体来说,福莱斯特级航母使用的是65米的C-11轴向弹射器,小鹰级航母则使用了81米的C-13-0,而福建舰和PANG型航母的弹射器长达百米。弹射器长度的差距将近40米,即使其他设计选择完全相同,原本不会阻塞升降机的地方,现在也变得难以通行。
通过对比三款8万吨级航母的艏部设计,可以发现,当福莱斯特级航母采用百米长弹射器时,一号升降机被挡焰板遮挡了。而小鹰级航母在改装后,原本通过巧妙切角设计避免干扰的升降机,也无法避免出现起飞点和舰载机调度的冲突。尤其是福建舰的设计,由于斜角甲板深入到舰艏轴向甲板的中段位置,导致舰载机回收作业与放飞作业产生较大干扰。
此外,福建舰的舰载机回收作业还面临舰载机无法原地掉头的问题。舰载机从拦停位置到调整方向需要一定的空间,这意味着航母的有限空间在调度时需要非常精确的计算。福建舰由于斜角甲板和轴向甲板起飞区的重合较大,因此舰载机在回收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起降干扰,尤其是在舰载机拦停后转弯时,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其他起飞点。
与辽宁舰和山东舰相比,福建舰面临的起降冲突更为严重。这是因为福建舰的斜角甲板比其他舰种长,长斜角甲板虽增强了拦阻能力,但也加剧了舰载机的调度冲突。福建舰的斜角甲板长度达230米,接近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长度。这使得福建舰的舰载机拦停能力更强,但也给舰载机回收和调度作业带来了更大挑战。
福建舰选择在左舷安装一条与轴向甲板等长的电磁弹射器,意味着它具备了媲美10万吨级航母的舰载机收放能力,甚至与美国的尼米兹级、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相比,福建舰的舰载机收放能力并不逊色。然而,作为一艘8万吨级航母,它所承载的超大作业能力却导致了舰载机起降和调度作业的冲突。
任何设计都充满取舍,福建舰的设计也不例外。为了获得更强的舰载机收放能力,福建舰不得不牺牲舰载机调度效率,类似于苏联海军在设计载机巡洋舰时的权衡。通过这种方式,福建舰虽然在舰载机调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仍然是一艘强大而满足人民海军需求的航母,代表了中国航母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总的来说,福建舰并不是一艘完美无缺的航母,但它毫无疑问是一艘极具实力和潜力的航母。设计的每一项决定背后,都是对多重需求的平衡和权衡。福建舰作为中国航母的先锋,将为未来的海军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尽管它还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但这些瑕疵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毕竟没有任何设计能做到尽善尽美。
发布于:天津市冠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